找到相关内容196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当代南传佛教大师》推荐序

    八支圣道”,现观“四圣谛”为主,主要方法如是︰  一、无间断的正念专注(属修习八正道所生;有别于奢摩他开展的近分定及定的专注),从四念处的“于身观身念住”开始,最好的下手处是︰观照手心移动时及...。在正式的坐禅里,他教人先观出入息以调心,等心安住了,继续观察身、心的变化。耐心修学、奉行戒律、生活简朴、保持自然以及观照内心,是他的修行要诀。  查法师教人︰“单纯住于当下,我们的心终会契入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1150319.html
  • 五门禅概述

    集中思虑,使不散乱。 (2)随︰又名随行、随顺、相随、随息。即随顺出入息,感受呼吸的长短、冷暖,不再数息的修法。 (3)︰又名止住、。指系念唯在鼻端,或在眉间乃至足指,随所乐处,其心。 (...了大乘度世的广大情怀。 法身之十力、四无所畏、大慈、大悲之善业,后复修诸法实相观。 三、数息观 数息观,又译阿那般那观、那般那念、阿那波那、般守意、般念、般;又称念出入息、念无所起、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0652118.html
  • 佛教中学

    阿罗汉;或他专注五取蕴中某相,证达名为“阿帕那”的色界定,后出定作观,见身、心之起伏生灭,如此反复出定、入定,最后明见五蕴三特性(无常、苦、无我),放下执著,亲证涅磐。以上二者:前者慧解脱,后者定解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4353371.html
  • 关于法显从斯里兰卡带回的几种佛经

    。东安寺出《法鼓经》。后于丹阳郡译出《胜鬘》、《楞伽经》。徒众七百余人。宝云传译,慧观执笔。往复谘析,妙得本旨。后谯王镇荆州,请与俱行。新寺,更创殿房。即于新寺出《无忧王》、《过去现在因果》及一卷...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[1] 法显赴印求法的行程及时间的排比依章巽《法显传校注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5。  [2] “右十一部,定出六部,凡六十三卷。晋帝时沙门...

    王邦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4354623.html
  • 《森林佛法》摘要

    :心能短期间保持平静不动,然后就出定;第二近行定:与剎那定类似,但较持久,而后出定。第三种定:此定微细、坚定、不动,可持续长时间,并可以随心所欲地维持在定中或出定。 21.在此,站在「森林...

    阿姜摩诃布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5654769.html
  • 佛教经典成立史论(二十一)

    其人。神解悟识,请迎诣州,内苑。遗使高昌取此胡本,命谶译出。此经初分唯有五品,次六品已后,其本久在炖煌。谶因出经下际,知部党不足,寻访慕余残。有胡道人应期送到此经。胡本都二万五千偈,后来梵本,想亦...经,再返姑臧而译之,继续译有三十六卷(依南本)。  又,章灌顶之《涅槃经玄义》卷下记载:“三藏乃至姑臧,被河西王沮渠蒙逊殷勤告留请住,翻译《大般涅槃》梵本。即从初十卷巨大众品,觉知经少,因屈三藏至于...

    望月信亭/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3064469.html
  • 佛教无疆域 法义贯一味

    感受。在禅修时不管是卧禅或是坐禅方法都是一样的,所以耐心很重要,通常我们都希望达到某些境界,希望我们的心赶快下来,这种希望达到什么的心,事实上就是一种贪求的心。当你的心跑到别的地方时,只要把它带回...等等,若是生长于另外的国度就受制于另外国度的各种条件。佛陀告诉弟子,心是可以训练而不受制约的,不受制于过去的记忆,这种状态是很纯然的察觉,专注的觉照,这就是止观的修习。  所谓“”就是存在于当下,它...

    释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5964500.html
  • 论“戒’的蕴涵

    )能得无束缚的状态故称自由,为识者所赞叹故称识者所赞,以不执取于爱见故不执取,能助成近行定或定的助成者。是故不毁坏等性为诸戒的净化。”这里提出了戒的可忏悔与不可忏悔的问题,因为这是戒的净化最主要的...思想领域内的意义。这样的意义,是区别佛教的戒和其他宗教的戒的重要标志;或者说,是区别佛教的防非恶和世俗的劝人行善的重要标志。因此,我们不能单纯地站在伦理道德的立场上,去看待佛教的戒律及其种种表现方式·...

    本 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1165730.html
  • 制戒缘起三则

    等自今已往,勿复亲近沙门释子,礼拜问讯,供养恭敬。无使入村,勿复。”  时诸比丘闻,诸少欲知足、行头陀、知惭愧、乐学戒者嫌责檀尼迦:“云何偷瓶沙王材木耶?”  尔时,诸比丘往至佛所,头面礼足已,在...俗。何以故?汝若不舍道者,我财物当没入于官。”  儿答母言:“我不能舍道。”  母如是再三语子言:“汝妇今日华水已出,便可子,使汝种不断。”  子白母言:“此事甚易,我能为之。”  时迦兰陀子,佛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4666984.html
  • 从阿罗汉不堪忍病苦谈──得现法乐住的身心状态

    善修静虑,而住于解脱的法乐。无学圣者入定,念“   我一境心于一日中乐住”而修定,由于他们修习定,所以得现法乐住   之功德(注三)。这种法乐并非欲界之乐,而是必须断了欲界乐之后,所   得的法喜...   )得现法乐住是修禅定的五种功德之一(注五)。不但能令心明净、轻   ,身体也会随著禅定而轻,所以经上说:身轻、心轻。   四、如何能得现法乐住?     要得现法乐住必须修四念住观,经中...

    释见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2068635.html